龙虾因营养丰富,肉鲜味美,受到市民的广泛喜爱,也成为外地游客来肥必点的美食佳肴,更是合肥市农业中最具特色、影响最广、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地方品种,形成龙虾特色经济,年经济总量达到40亿元,在江淮大地上掀起阵阵“红色风暴”。合肥龙虾产业有何特殊经验、未来将如何发展,合肥市畜牧水产局局长夏伦平为大家解开合肥龙虾发展的秘诀。
A “龙虾节是合肥龙虾发展的引擎”
目前,龙虾养殖几乎遍布了合肥的所有区域,养殖模式以池塘精养和稻虾共生为主,养殖面积超过12万亩,养殖、捕捞、交易量突破3.6万吨,近3万农渔民从事龙虾生产;全市龙虾餐馆近4000家,年消费量超过2万吨,打造出远近闻名的“宁国路龙虾美食街”,涌现出阿胖、时代小雅、老二、小周等一批“龙虾行业明星”;构建了“南下江浙沪、北上黑吉辽”的销售格局,年外销量达万吨。
2002年,合肥市举办了首届合肥龙虾节,巢湖南路万人空巷,当晚不到9点,合肥市所有大街小巷龙虾摊点的龙虾全部售完。随后,合肥市每年都举办一届龙虾节,规模越来越大。2012年,“中国·合肥龙虾节”升格为“国字号”,由中国渔业协会、安徽省农委和合肥市政府共同主办。“可以说,龙虾节是合肥龙虾发展的引擎,龙虾节的举办打造了龙虾美食文化,带动了龙虾养殖业、餐饮业蓬勃发展,对龙虾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夏伦平说。
B 虾蟹混养推广健康养殖
近年来,合肥市政府、合肥市畜牧水产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各种政策支持龙虾发展,投入专项资金、依托高校科研、组建养殖合作社,大大提高合肥龙虾的科技含量和产业组织化程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只有保障龙虾产业试用食用安全,才能使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合肥市率先在全国制定了《稻田养殖龙虾技术操作规程》、《池塘养殖龙虾技术操作规程》龙虾养殖地方标准。夏伦平介绍,2013年,合肥市畜牧水产局在全省率先推广螃蟹套养龙虾新模式,推广示范虾蟹混养面积1.2万亩,仅此一项就为渔民增收1800万元。一直以来,专家普遍认为螃蟹和龙虾生活习性相似,尤其是龙虾生性好斗,不能混养。合肥市渔业科技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虾蟹混养模式效益好、省饲料、鱼病少,螃蟹吃剩的冰冻鲜鱼又成为龙虾饵料,正好解决了残饵腐屑对水体的不利影响,实现“一水双用、虾蟹双收”。
此外,合肥市政府出台奖补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全市现有无公害龙虾认证产品8个。国家、省农委和市畜牧水产局每年都会对龙虾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合肥龙虾合格率达到100%。
C 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打造龙虾品牌
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走品牌化之路成了必然选择。在龙虾领域,合肥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安徽省著名商标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此外,合肥龙虾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目前,合肥市已有“巢湖麻鸭”、“长丰草莓”等三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安徽省更有着丰富的土特产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黄山毛峰”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资源丰富。
“合肥龙虾”若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将成为第四枚受国家认可合肥城市名片,可以对其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有利于培育地方主导产业,形成地域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增收。
夏伦平介绍,近年来,合肥市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重点农产品品牌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培育了一批像老谢龙虾、阿胖龙虾等具有区域优势,起主导、支柱作用的龙虾品牌;依托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在龙虾节期间,开展集中宣传,广泛推介合肥龙虾品牌,提高公众对合肥龙虾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到2020年,全市龙虾经济总量达到60亿元,龙虾养殖面积20万亩,养殖产量6万吨,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对于未来合肥龙虾的发展之路,夏伦平充满信心,合肥龙虾不仅要形成结构合理、科学完善的现代化龙虾产业体系,实现生态健康的龙虾养殖业、可持续的龙虾捕捞业、先进的龙虾加工业和蓬勃的都市休闲业,还要以龙虾经济为突破口,带动全市畜牧水产业发展,为“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建设做出贡献。
合肥商标注册 |